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的一些常见术语及解释

碳纤维(Carbon Fiber)

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强度高,其强度比钢大、密度小,质量轻,同时还具有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体育用品等众多领域。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微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就碳纤维复合材料而言,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如树脂等)复合,碳纤维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基体材料则起到传递载荷、保护碳纤维等作用,二者结合发挥出比单一材料更优异的综合性能。

树脂基体(Resin Matrix)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树脂基体是包裹碳纤维的材料。常见的树脂有环氧树脂、聚酯树脂和酚醛树脂等。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机械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很好地与碳纤维结合,使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聚酯树脂成本较低,加工性好;酚醛树脂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和阻燃性能。树脂基体的选择会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来决定。

预浸料(Prepreg)

是把碳纤维浸渍在树脂基体中形成的中间材料。它是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重要原材料。预浸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固化成型,这样能够精确地控制碳纤维的含量和排列方向,有利于制造形状复杂、性能要求高的复合材料部件。其优点是质量稳定、工艺性好,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应用广泛。

铺层(Ply Lay - up)

是将预浸料按照设计要求一层一层地铺放在模具上的过程。铺层的方向、顺序和厚度对最终复合材料部件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例如,通过改变碳纤维铺层的方向可以使部件在不同方向上获得所需的强度和刚度。在进行铺层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合理安排铺层方式。

固化(Curing)

是指预浸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时间条件下,树脂基体发生交联反应,从液态或半固态转变为固态,从而将碳纤维固定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的复合材料部件的过程。固化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如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树脂老化、性能下降,而温度过低或时间过短则可能使树脂固化不完全,影响部件的质量和性能。

拉挤成型(Pultrusion)

是一种连续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型材的工艺。在这个过程中,碳纤维浸渍树脂后,通过牵引装置被拉过成型模具,在模具中固化成型。这种工艺生产效率高,适合制造具有恒定截面形状的型材,如碳纤维管材、棒材等,并且产品质量稳定,在建筑、风电等行业应用较多。

缠绕成型(Filament Winding)

是将浸渍树脂后的碳纤维丝束按照一定的规律缠绕在芯模上,然后经过固化形成制品的工艺。该工艺可以根据制品的受力要求设计缠绕规律,使纤维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承受载荷,适合制造回转体形状的部件,如压力容器、管道等,在航天、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

碳纤维增强塑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

是以碳纤维为增强体,以塑料(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它综合了碳纤维的高强度、高模量和塑料的易加工性、耐腐蚀性等特点,具有比强度和比模量高、抗疲劳性能好、可设计性强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之一,在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众多领域都有大量应用。

界面(Interface)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界面是指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过渡区域。这个区域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界面可以有效地传递载荷,保证碳纤维和树脂基体协同工作。如果界面结合不好,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碳纤维容易从树脂基体中拔出,从而导致复合材料性能下降。

END

文章来源: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与加工

注:本站转载的文章大部分收集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将及时处理!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